沧州孙姓起源和历史是什么
- 时间:2024-06-09
- 阅读:21 次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和姚姓、芈姓及改姓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沧州孙姓起源和历史,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沧州孙姓起源和历史
孙氏自有姓以来,一直跃于河南、山东等地,河南一直是孙姓人口较多的省份,境内孙姓人口来源复杂。今天沧州一带的部分孙氏可能出自望海寺孙氏,该支孙氏以孙岳为始祖,明初永乐年间,十四世孙誌(字致庸)字浙江绍兴余姚县经山东文登,北上居河间府兴济县北桃杏村,又于永乐二年迁居望海市。
孙姓有哪些辈分排序
1、山东邹城望云孙氏——人生祖为史,乘德羽善计,兴玉宝克勇,光大先世业
2、山东惠民孙氏——崇克希家有,应允永可守,所以维由道,遵之方长久
3、山东汶上孙氏——光任树东然,道德传宜训,敦宗纪万春,桂颜庆祥云
4、山东新泰孙氏——京东乙光,民志继士,亭玉维迎德,家庆绍征祥,相传繁衍盛,万代保安康
5、山东夏津孙氏——耕读传训远 忠厚延绪洪 龙飞泽华宇 国泰永久常
6、山东寿县孙氏——士克祖家传 多方以自全 同心仰化日 守土享长年
7、山东烟台莱山孙氏——怀星日起,希维永秀,丕振世德,万年吉昌,家衍余庆,积善乃光
8、山东蓬莱孙氏——乃士新从正大仁志导成良忠厚家业喜书继世长
9、湖北汉川韩集孙氏——明元大士,汝嗣世业,科启锡光,祥开家国,江东泽长,淇澳颂德,金玉作声,清映书堂,文明兴振,相继贤良,显承模烈,万年杨芳
10、湖北监利孙氏一支——一世学正大光明承祖承绍先秉宗邦
11、河北沧州孙氏——书铭华锦兰茂增馨嘉祥永荫世育俊英
12、河北故城孙氏——延毓树金洪学兴世、单玉方田庆加传
13、河北唐山丰南孙氏——世首文明广宗连福善常焕庭洪作秀耀国凤增祥永绍怀能庆权承左志良殿宇荣建阁光宪锦家邦
14、安徽六安寿县孙氏——士克祖家传,多方以志全,同心仰化日,守土享长年
15、福建晋江孙氏——谦焉如意经损乃自作受
16、云南昆明东川孙氏——天思国正顺乾坤世泽长永远开宗义万代显荣华
17、广东潮汕孙氏——云汝伯仲文崇元宏国思正承君恩显荣克修先业振淑名望奕叶济传忠勤孝恭敦厚仁慈守高曾训宝若鼎彝积荫丰隆衍诸洪丕履安泰定贞寿恒颐
18、重庆奉节孙氏——应兆国体田,承忠秉再元,元会开天运,文明正家邦,德泽光祖远,诗书传世长
19、浙江孙氏——会际升平日修绪衍新编支图与翰典光照启后贤
20、贵州安顺孙氏——正应如维国必发登文章立士后德开基克成先志裕占兴仁凤腾有佐永启宗之
21、河南台前县孙氏——家齐绪纲常,久远胤后襄,依理遵典训,笃靖履源康
22、河南商丘、夏邑孙氏——懿美之好本于至性家学渊源惟师孔孟
孙姓的郡望堂号
【堂号]
"平治堂":因为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13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 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名。
【郡望】
汲 郡:晋置郡。此支孙氏,为孙氏世居之地,为晋名隐士孙登之族所在。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时置郡。此支孙氏为富春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明的11世孙福。
乐安郡:东汉置郡。此支孙氏为兵家之圣孙武之族所在。
富春郡:秦置郡。此支孙氏为乐安孙氏之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孙武次子孙明。
孙姓的迁徙分布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发源在山东的妫姓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其子孙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秦汉以后,妫姓孙氏成了全国孙姓的主力,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__峰。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时期,孙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可见孙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明末清初,孙姓也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孙姓大约有105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5,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孙 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孙姓总人口的11.8,占安徽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这四省孙姓大约占全国孙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这六省的孙姓又集中了44。形成了长江以北孙姓为主力的布局,皖豫鲁苏,长江流域为两个集中分布的孙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孙姓大约有1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8强,为明朝第十四大姓。宋、 元、明近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孙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低,近600年中孙姓人口纯增长率只有13,净增加了14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20.8)、山东(14.5)、江苏(13)、江西(11.9),这四省孙姓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陕西(6.7)、河北(5.8)、安徽(5.6)、山西(5.6)、河南(5.1),这五省的孙姓又集中了29。浙江为孙姓第一大省,占浙江总人口的1.6。宋、元、明期间,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东部地区迁移,而中原地区孙姓人口萎缩。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鲁苏两大块孙姓人口聚集地区,孙姓聚集重心开始向东移动。
当代孙姓的人口已达1 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 中孙 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 848万,增长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 增长了13倍。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 000年中孙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态 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42。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16.9,占省总人口的3.3。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3.5)和吉林(3.4)。以长江为分水岭,孙姓显示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的孙姓分布带。在最近的600年期间,孙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同时,出现了黄河下游的孙姓人群向东北地区的大量移民。